星期四, 11月 19, 2009

一個人減碳10大行動 救地球其實很簡單

地球拉警報!

  不是危言聳聽,這些已發生、即將發生的現象,都是地球的SOS!

馬爾地夫不見了
  根據科學家推算,如果全球暖化速度不變,海平面以每年上升1公分的速度來看,全國海拔最高只有2公尺的馬爾地夫,以及地勢較低的太平洋島國,如馬紹爾群島等,未來可能完全沉沒。

上海沉到海底了
  只要全球氣溫再上升2到5度,海平面持續上升1到2公尺,不僅是太平洋島國會滅頂,沿海大都市如上海、紐約、東京、倫敦,甚至台灣的嘉南平原、蘭陽平原都會從地圖上消失。

北極熊跟企鵝餓死了
  溫度平均升高1℃,就有30%物種滅絕,其中可能就有北極熊跟企鵝。因為北極冰融化,棲地變少,不能長距離游泳找食物吃的北極熊,還有等不及配偶游泳覓食回來的企鵝,就這樣給餓死了。

夏天熱死人了
  因為地球暖化的關係,夏天越來越熱,根據生態系統報告指出,歐洲地區未來的夏天,可能每隔一年就會出現恐怖熱浪,讓人脫水致死。

颱風雨越下越大了
  溫度每上升一度,空氣中的水蒸氣就增加70%,經過大氣對流運動,降雨強度會增強三倍,根據台灣的氣象數據,中、小雨的天數驟減,不過颱風帶來的暴雨量卻增加兩倍。

沒有糧食吃了
  全球性暖化、氣候乾旱,導致全球41%的乾旱地區土地不斷荒漠化,耕作地沒了,農作物收成變少,人類沒有糧食吃的惡夢要來了。

松露沒得吃了
  因為暖化,消失的不只是生物種類,還有糧食種類,例如饕客最愛的松露,每年9月就該出產,今年遲遲到10月中才有貨,未來,可能連松露也吃不到了。

北極圈沒有冰了
  根據英國北極融冰報告,未來10年內,北極圈到了夏天,大部份地區會呈現無冰狀態,船運可以自由通行,破冰之旅也成絕響。

珊瑚死掉了
  根據全球珊瑚礁監測網最新報告,因為溫室效應,全球已經有將近1/5的珊瑚礁死亡,未來大堡礁的美也只能變成歷史傳頌了。

每天減碳1公斤10大行動

  你的一個動作改變,就能替地球減碳,深入觀察,這些行為還有替身材加分作用喔!快來累積你的減碳數。

1) 一天不吃肉...-碳4100g
  多吃菜、少吃肉,這個保持身材的飲食規則,竟然也能救地球?因為畜牧業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很驚人,一人份肉食的消耗能源,等於10人份的蔬菜飲食,快把蔬菜當成每天的主食吧!

2) 騎腳踏車一公里...-碳64g
  騎腳踏車不僅有健身作用,還有時尚流行意味,現在還能救地球。每天騎車500公尺,可以減碳32g,不會騎?用走的也可以。

3) 少開冷氣一小時...-碳637g
  覺得熱所以開冷氣,造成全球溫室效應後覺得更熱,又再開,整個惡性循環,可以從你少開冷氣一小時開始阻止。從中醫角度來看,不吹冷氣也能避免成為虛寒體質,人也更健康。

4) 一天不開車...-碳2360g
  不開車,改搭大眾交通工具或多走路,不只有減碳效果,還有消耗體內卡洛里作用,減肥也能做環保。

5) 少搭一層電梯...-碳218g
  爬樓梯可以鍛鍊腿部肌力,消耗體內多餘熱量,還能做環保,一舉數得啊!

6) 少喝三瓶保特瓶飲料...-碳450g
  不買市售飲料,養成自己帶水壺的好習慣,也是做環保。多喝水還有淨化體內,維持新陳代謝的作用,身材跟地球可以同時拯救。

7) 全台提早睡覺一小時...-碳178噸
  提早睡覺,就能提早關燈,估計全台提早關燈一小時,可減碳178噸,幫地球減輕負擔。早睡讓身體得到多點修護能力,身體好、肌膚好,減肥也能瘦得快。

8) 關燈拔插頭...-碳590g
  關燈是從小被教育的好習慣,現在要更上一層,拔插頭可以讓你省更多。

9) 吃在地的食物
  最好的食材不是法國來的松露,也不是日本來的牛肉,這些坐飛機污染著地球而來的食材,絕對比不上台灣在地生產的新鮮,而且重點是沒有坐飛機污染地球啊!

10)買台灣製的衣服
  跟吃在地的食物一樣,支持台灣製的衣服,也能減少運送過程中的廢物排放量,還能拼經濟,何樂不為。

【資料來源:11月份BODY雜誌提供】

星期二, 4月 21, 2009

轉載聯合報新聞 長羽毛、飛上天 恐龍大變身

長羽毛、飛上天 恐龍大變身
【聯合報╱記者楊正敏/台北報導】 2009/04/12
「恐龍,總是令人困惑不已。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研究員程延年指出,每隔幾年,對於恐龍,總是會有新的看法,推翻了原來的看法。1996年開始,古生物學家開始認為,恐龍並沒有在大滅絕時消失,只是長了羽毛,往天上飛去,演化成了現在的鳥。
由國科會主辦,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承辦,聯合報、公共電視、科學人雜誌、NEWS98協辦的2009展望系列演講,昨天舉行第二場演講,題目為「一顆隕石攪亂了一池春水─恐龍的大滅絕與大復甦」。
演化的趨勢和作用、模式,是基因或是運氣?是不適應還是不幸運?是天擇還是自擇?是偶然還是必然?或者是宿命?
哺乳動物的祖先和恐龍相依並行將近1億5千多萬年,夜行晚上出來,穴居,食腐肉,在恐龍的陰影下苟且偷生,一直等等等,忽然有一個天外火球飛來,一切都改變了。
近10年來研究的核心議題著重在中生代的雙孔類爬行動物,一支陸棲的翼龍、恐龍和鱷形動物,一支是水棲的滄龍、鱗龍形動物。
原始中華龍鳥 震驚世界
最近非常重要的突破,與中國有關,程延年稱之為「三面紅旗大躍進」。第一面是澄江生物群,保存豐富的5億3000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的化石紀錄。
第二面紅旗是遼寧西部熱河生物群的大發現,恐龍長羽毛飛上了天空,形成了「飛龍在天,飛天恐龍的困惑」,更涉及生命三大起源的謎題,包括鳥、哺乳動物與開花植物的起源。1997年Science發表的「原始中華龍鳥」,很像龍的一隻鳥,因為恐龍長了羽毛。這是遼西農夫發現第一件帶毛恐龍,震驚全世界,四合屯一夕成名,在這裡發現的每隻恐龍都長毛。1998年陸續發現的鄒氏尾羽鳥、原始祖鳥都不是鳥,而是帶了羽毛的恐龍。
2002年時,原本Nature要以染色體雙螺旋發現50年做封面故事,結果四翼恐龍、顧氏小盜龍的論文一出現,不只前肢長羽毛,連後肢也長了,「把雙螺旋踩在腳下」,取而代之,成為封面故事。
2007年,更完美的小奔龍出現,它是帶毛的恐龍往鳥演化上那一隻最接近的系統。整個熱河生物群分不出是龍還是鳥,是鳥還是龍,所以出現了「龍鳥」這個詞。
第三面紅旗─貴州生物群,涉及2億3000萬年前的三疊紀的中晚期,貴州西南出現一系列的水棲爬行動物,第一隻龜、最早的魚龍、最早蛇頸龍的祖先都在這裡一一出現。
程延年說,恐龍並沒有在6500萬年前的那一顆隕石掉下來的大天文事件中滅絕,只是變了身,長了羽毛飛向天空,叫做鳥,可說恐龍的大復甦,到速食店吃的雞堡套餐,等於是「小恐龍餐」。看看恐龍的系譜圖,鳥類站在枝頭變鳳凰,成了恐龍大家族的成員。
學者斷定 先有蛋才有雞
恐龍如何生小孩,是最性感迷人的話題,也涉及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。古生物學家斬釘截鐵說,先有蛋才有雞,因為第一枚蛋─羊膜卵,是在3億6000萬年前石炭紀早期演化出現,第一隻雞或鳥是在1億5000萬年,是侏儸紀晚期發現,從演化的序列來看,當然是先有蛋。
2004年發現於江西寧城,在竊蛋龍的生殖道裡發現兩枚蛋,第一次在恐龍肚子裡發現成對的蛋,登載於Science期刊中。
程延年說,竊蛋龍變孵蛋龍的謎還沒完全解開。1920年在戈壁沙漠,發現第一窩恐龍蛋,旁邊有隻無齒恐龍,推測是偷原角龍和鸚鵡嘴龍的蛋,所以命名為竊蛋龍,是最惡名彰昭的恐龍。
1990年代再進戈壁,又發現一個性成熟竊蛋龍,趴在原角龍的蛋上,又該如何解釋。程延年說,幸好這窩蛋裡有一顆蛋是竊蛋龍的胚胎,才發現原來這是偷蛋龍在孵蛋,竊蛋龍變孵蛋龍,恐龍成了有親子照應關係的慈母。
2002年,龍不但孵蛋而且長毛,科學家認為恐龍長羽毛不是為了飛,而是為了保溫、絕緣,恐龍裡有一群不是冷血動物,是內溫型的溫血動物。
以中國古生物學家為基礎的研究團隊到現在掌握了15窩的蛋,認為竊蛋龍產成對的蛋,一次下兩顆,排蛋但不孵蛋,恐龍不是溫血動物。現在雞和鳥的孵蛋行為,不是先成說,而是新生代之後的後成說,恐龍依然是雙孔類爬行動物的冷血動物。
回到台灣,程延年說,上個月發表亞洲最完整,台灣早古老,約為1700萬到1500萬年前的鱷化石,命名為潘氏澎湖鱷,將繼續研究牠的古環境與系譜關係。
演化時鐘 還有大滅絕?
古生物學未來要做什麼,程延年認為,第一持續追尋起源,第二探究滅絕的細節,如何重撥了演化的時鐘。我們是不是面臨35億年以來的另一次大滅絕,身為智人的我們扮演什麼角色。第三追尋失落的環節,記錄化石序列的模式和趨勢。第四個領域,建構生命的超級大樹,了解生物界中,誰與誰最親近,誰又是流落在外的骨肉。最後純然是興趣十足,當然就是探究宇宙間未知的永恆樂趣。

星期四, 1月 22, 2009

一個學期念完了,你對課堂有什麼意見?

上課方式,成績算法,老師態度。。。。。什麼都可以講,只要是意見,就是好意見。

星期四, 1月 08, 2009

好站連結

教育部設的自然生態學習網,好像還不錯,可以作為課後教材,所以推推!!
同學如果有好的相關網站也上來post 一下!!
列入平常成績喔!!